外国专家

Foreign Expert

外专发布 News and Notice 更多>>

人社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来校调研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3-14 17:39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郑栋梁嵩)3月13日,人社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主任汤富强一行来校调研。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长冯德义陪同调研。 汤富强参观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详细了解了南开大学百年发展及校情校史。参观期间,陈军结合学校谱写“六个新篇章”、建构“七个新生态”、推动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开展情况,详细向汤富强介绍了我校近年来所取得的突出办学成就,汤富强对我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学术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后,汤富强赴元素有机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交流并重点了解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情况。陈军结合化学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目标,详细介绍了我校在元素有机化学领域所开展的前沿研究及取得的重大突破。同时,陈军围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情况介绍了我校在科技创新、科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国际联合科研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成就。汤富强对我校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调研期间,汤富强还了解了我校外国专家工作情况。陈军结合学校外专引智工作情况,就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介绍,并共同就下一阶段工作重
17
2025-03

外国专家大讲堂 更多>>

外专风采 GLIMPSE OF FOREIGN EXPERTS更多>>

陈省身

​陈省身先生,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被誉为“整体微分几何之父”。 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代所长、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 1984-1992年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起任名誉所长。陈省身先生曾先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第三世界科学院(现更名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创始院士(1983)、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1985)、意大利林琴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9)、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陈省身先生曾获评美国国家科学奖、德国洪堡奖、美国数学会斯蒂尔终身成就奖、世界数学界最高奖——沃尔夫奖、首届邵逸夫奖数学科学奖等多项国内外重大奖励荣誉。为了纪念陈省身在数学领域的成就,2009年国际数学联盟(IMU)宣布设立陈省身奖。

Chao-yeh,Chia-ying
叶嘉莹先生(1924-2024)

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曾任台湾大学专任教授,淡江大学与辅仁大学兼任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等校访问教授。1969年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0年被加拿大政府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曾获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博士,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2019年中国政府友谊奖等。中英文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叶嘉莹作品集》等数十种。

Letizia Vallini

Letizia Vallini 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教师,2020年度天津市“海河友谊奖”提名奖。在教学、翻译、中意校际交流以及传播中国声音方面贡献突出。译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2019年10月由意大利“马克思21(世纪)”杂志社出版;译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中的论文《论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原则要求》(作者:天津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张博颖),在2018年意大利期刊《马克思21(世纪)》上发表;参与完成译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漫画版》(意大利语版)与《从长安到罗马》。翻译科学报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意民航合作对两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以东航在意大利的发展为例》与《中国与意大利民航业碳减排路径与合作前景研究》。

中西 进

1929年生,195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研究科,文学博士。曾任成城大学、筑波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帝塚山学院大学教授,大阪女子大学校长、万叶文化馆馆长、帝塚山学院理事长、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池坊短期大学校长等,现任高志国文学馆馆长,东亚比较文化国际会议创始会长,日本全国大学国語国文学会会长等。曾获读卖文学奖(1964年)、日本学士院奖(1970年)、和辻哲郎文化奖(1990年)、大佛次郎奖(1997年)、京都新闻文化奖(2002年)、奈良电视文化奖(2004年)、菊池宽奖(2010年)、日本政府文化功劳者奖(2004年)、文化勋章(2013年)等。出版专著120余部,另有编著30余部,包括《中西进著作集》(36巻)、《中西进万叶论集》(8巻)、《中西进解读日本文化》(6巻)等,汉译著作有《水边的婚恋》(王晓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源氏物語与白乐天》(马兴国・孙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万叶集与中国文化》(刘雨珍・勾艳军译,中华书局2007)、《日本文化的构造》(彭曦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等。

Michael Grätzel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Grätzel),男,1944年出生于德国,瑞士国籍。国际著名化学家,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光子学和界面实验室主任,瑞士工程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南开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格雷策尔主要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太阳燃料的创新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被誉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父”。1991年,他发明了介观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以较低的成本得到了7%的光电转化效率,开辟了太阳能电池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之后不断创新突破光电转换效率;2021年,他们基于铜基氧化还原固态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认证效率已突破13.0%,在室内光照条件下光电转化效率30%。此外,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工作,促成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迅速发展,在十年内就以超过25%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越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此外,格雷策尔教授引领了介观系统在太阳燃料领域的应用,2014年,格雷策尔教授首次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于光解水,

高速

现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9至1992年在南开数学研究所(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前身)攻读硕士。1992年赴美留学,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并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2021年加入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之前,是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终身教授,校董讲席教授,理学院院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数理逻辑、数学基础及其在基础数学其它分支中的应用。他用描述集合论的方法研究数学中多个领域中分类问题的复杂度,取得的成果涵盖代数、几何、拓扑、泛函分析、动力系统等多个数学分支,成果发表在包括数学顶级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等国际一流专业杂志。他连续二十年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是三个国际专业期刊的编委,并曾任得克萨斯州数学科学领导协会会长。

服务资讯 Service Information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