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南开大学第十一届“全球公能”国际胜任力青年人才训练营开营仪式暨首场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2025-04-21 10(次)
2025年4月8日,南开大学第十一届“全球公能”国际胜任力青年人才训练营开营仪式暨首场专题讲座在八里台校区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以“共筑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使命与行动”为主题,特邀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中国代表处副代表柯世明(Simon Clements)担任主讲嘉宾。南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丁丹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阎国栋教授等校院领导及百余名训练营营员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丁丹教授致辞,强调南开大学致力于培养兼具外语专长、人文素养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外国语学院院长闫国栋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学院国际化育人体系,包括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30余所国际高校的合作项目,以及Fas、Fse等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仪式上,丁丹教授为柯世明颁发“全球公能”训练营实践导师纪念牌,双方领导共同合影,标志着本届训练营正式启动。
柯世明先生结合自身25年人道主义援助经验,系统阐释了WFP在全球粮食安全领域的核心使命。他提到,WFP长期关注慢性与急性粮食不安全问题,通过“食物供应、获取、利用与稳定前仍有7.3亿人面临饥饿,23亿人处于中度或严重粮食不安全状态。
柯世明指出,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地区冲突及经济波动加剧了粮食危机。他以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国为例,说明干旱与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对此,WFP通过紧急救援、学校供餐计划、农村振兴项目等多元干预措施,每年为124个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中国政府合作开展缅甸地震灾后支援等行动。
讲座还探讨了营养安全、儿童发育迟缓等议题,强调国际合作与多边机制的重要性。柯世明表示,实现“零饥饿”目标需凝聚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社会力量,并呼吁青年人才投身全球治理,在金融、物流、数据分析等领域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问答环节,营员们围绕人道主义行动原则、职业发展路径等踊跃提问。柯世明结合WFP“中立、公正、人道”的工作准则,鼓励青年学子拓宽国际视野,夯实专业能力,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本届“全球公能”训练营由南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南开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会联合主办,旨在通过系列讲座与实践,提升青年人才的国际胜任力,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生力量。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